合肥剑桥学校“德育讲堂”
第四十三讲
心里有底 眼中有光 脚下有力
主讲人:王凤璐
尊敬的各位老师、亲爱的各位同学:
大家上午好,我是王凤璐老师。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为《心里有底,眼中有光,脚下有力》。
何谓底气?底气,是源自内心的自信,是一个人精神世界强大的表现。一个有底气的人,才能做到处变不惊、遇事从容不迫。作为一名中国人,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少年,大家的底气从何而来?
文化是民族的血脉,底气源于文化自信。
中华文化源远流长,世代相传。我们的祖国曾与古埃及、古巴比伦、古印度并称为“四大文明古国”,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。在这四大文明古国中,唯有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以来不曾断绝,在漫漫历史长河中,薪火相传,不断发展壮大。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百花齐放。早在数千年前的春秋时期,中华民族便出现了老子、孔子等学者,提出了道家思想、儒家思想等学说,可谓百家争鸣。在历史的发展中,新的思想不断涌现,中华文化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不断丰富着其内涵。
中华文化历久弥新,不断发展。漫长历史中,我们不断探索,现如今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,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现代化道路,坚持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建设齐头并进,这是我们对伟大中华文化与文明的传承、创新与延续。
这些灿若星辰,熠熠生辉的文明瑰宝,是我们血脉中源远流长的文化基因,蓄成你我对文化的自信与底气。
国家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,底气源于强盛的祖国。
2011年利比亚撤侨,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之一,是我国军事、经济、外交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现。在这次行动中,我国政府动用民航包机、军机,邮轮、商船和军舰,历时十二天,成功撤离中国驻利比亚人员三万五千八百六十人。一位安全撤离的同胞在接受采访时,说了一段让人深有感触的话:“你不会在任何时候都能感觉到一个人那么需要国家。你在和平的时候、安全的时候、在家里的时候,可能感觉不到那么需要国家。但在利比亚战火中,就会强烈地感觉到,我需要我的祖国,并且需要国家强大!”此后我国又多次执行撤侨任务,让无数在海外面临险境的中国公民安全回家。于是有了这样一句话:“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在于免签多少国家,而在于当你遭遇危险时,祖国接你回家!”
如今,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制造业第一大国、贸易服务第一大国、商品消费第二大国,科技、教育、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,国家强盛,人民富裕,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、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。“此生无悔入华夏,来世还在种花家”,强盛的祖国成为我们最大的底气。
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底气还源于我们自身的本领与能力。
具体到各位同学,首要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、养成正确的道德认知。人无德不立,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,自觉弘扬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思想,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、良好的道德品质、健康的生活情趣。
其二,要努力增加知识储备,时刻保持好奇心,不断学习不断进步。例如自己某学科比较薄弱,就多看看课本与资料、多做相关的练习、多问问题,将之前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一个一个解决。当你自主地解决一道题或者一个知识点时,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,将支撑你继续前进。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,认为自己只能干某些事,别的什么都干不好。
其三,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知行合一,将理论结合实际。在实践中不断磨练,提升自己的能力。坚守本心,不要被浮华所裹挟,一步一个脚印地达成既定目标。记住:奋斗积累实力,实力成就底气。
因此,同学们,你们应当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,应当以作为一个新时代青少年而有担当。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大潮中,坚定自己的信念,奋勇向前吧,不负时代,不负韶华!
我的演讲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。
撰稿 | 王凤璐
图片 | 欧阳林梅
编辑 | 胡晓敏
审核 | 李惠津
终审 | 潘广林
扫码关注剑桥学校
0551-65318499 65582672
合肥市蜀山区蜀山新产业园蜀苑路1号